查看原文
其他

长安战“疫”十二时辰

陕西发布 2021-06-13


人类发展的历史

从来就是一部疾病斗争史




这个冬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成为所有人的考验。1月23日,陕西确诊3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1月25日,陕西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应急响应。1月27日,陕西省卫健委一封倡议书中写下了这样的句子——我们正在共同经历一个注定将被载入史册的事件,我们从没像今天这样感受到:健康是最重要的祝福,平安是最真挚的愿望,胜利是最深切的期待!


在这场人民的战“疫”中,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座城市都投入到战斗中。每一天,病毒与生命,疫情与人性的故事都在上演。


2月3日,我和我的同事共4人以十二时辰的方式,不间断采访记录下在疫情抗争中,西安这座城市的一天。这些貌似普通的事件和人们的背后,是一座城市的品格,是陕西人的态度,更是中国人的勇气。


十二个时辰,我们为这座城市走了521公里,不间断采访了24小时。我们遇到了无数熟悉或陌生的人,每分钟我们都在感慨着,也在感动着。他们是这座城的普通人,却做着不普通的事情。我们没有握手,但我们那么期待疫情过去后,我们因为今天的勇气和这些人紧紧相拥。


长安十二时辰,计量的不是时间,而是深情。


汇聚 力量


子 2月3日 23∶44 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现场


2月3日,子时,高陵区,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现场。


22∶27,我们进入高陵区。高速路入口,“中国年,看西安”的标语即使在夜幕下依然闪烁,显示着高陵作为这座城市的一部分充满骄傲。在这骄傲的背后,是高陵人对西安这座城市的使命。面对疫情,1月28日,西安市召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调度会,决定建立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地址就在高陵区。


23 ∶10,我们进入子时的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现场。1000多人,400多施工车辆在夜色下同时工作的场景,震天撼地。工地现场的公示牌上写着:2020年2月2日进场施工,2月10日建设完成,一期完成后可满足500床的医疗需求。


9天,这就是中国面对灾情可以拥有的速度。现场,伸着巨大臂架的混凝土泵车在浇筑一个个水泥柱,很多工人在旁边开始砌墙。在这支大军中,我们看到无数的面孔。张阿国,50岁,在那些身强体壮的工人中他花白的胡子很显眼。


“你好,请问你是哪里人?”“中国人。”张阿国的回答让我们这些见过各种人的记者显得尴尬。“你在这里一天能拿多少钱?”“你不看电视?国家都有难了,还说什么钱。”张阿国的标准让我们的问题显得没了意义。


“我们这里24小时施工,最高峰会达到4000多人。无论是工人,还是供应商,几乎没有人和我们谈价钱,都是先干再说。”工地的一个项目负责人程伟说。


00∶20,我们离开建设现场。门口又一批拿着行李的工人从车上下来。这里汇集的不仅是源源不断的人、物资和施工车辆,还有更多的信心和希望。


降落 希望


丑 2月4日 01∶30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2月4日,丑时,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晚上00∶37,到达机场安检口。此时,安检显得更细致,但依然有条不紊。航站楼几乎没有什么旅客,停机坪上的飞机也似乎不多。作为国际机场, 2019年7月8日,这里单日航班起降首次突破千次大关,成为全国第7个单日航班起降突破1000架次的机场。然而,2020年2月4日,机场记录的单日航班起降是246次,起飞122次,降落124次,包括31架次国际航班。


凌晨1∶22,一架从宁波飞到西安的TV6040航班降落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这是今日夜航的最后一架航班。张红刚是今天晚上负责地勤的人员之一,往常他就需要连续工作12个小时,现在因为疫情检查提升,他的工作时间已经远不止这么长。


飞机一停稳,机场穿防护服的测温人员就登上飞机,对所有人员进行体温测量。“所有人都非常配合。他们知道守着这里,就是守着平安。”机坪监管呼延杨帆说。


十多分钟后,旅客陆续走下飞机。第一个出来的是一位母亲和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孩子蹦蹦跳跳地上了摆渡车。似乎不论天多黑,大人多紧张都不会影响他的心情。


远处,检修飞机的灯光还很亮。“趁着航班不多,很多公司都在全面检修飞机。毕竟,这场疫情一定会过去,而我们要准备着飞得更好。” 呼延杨帆的脸颊在机场的灯光中显得充满自信。


坚守 平安


2月4日,寅时,西安绕城高速长安路收费站。


2∶46,我们到达长安路收费站。这个西安最重要的门户,此时车辆极少,然而十多个执勤人员还是严阵以待地守在执勤点。


“你好,请摇下车窗进行体温测量。”一个长着孩子脸的工作人员要求我们。白色的防护服和口罩遮不住她眼神的清澈。我们量完体温,就势下来说明来意。带班的长延堡派出所副所长刘方军把我们迎进了值班室。


“这么大晚上的,你们记者也不容易。来个泡面暖和一下?”在抗击疫情的一线,人和人之间都变得熟悉又亲切。“我们这里的方便面都快摞到天花板了,都是老百姓送的。这两天还有一个小伙子天天给我们送肉夹馍,到现在我连他的脸都没看清。”刘方军一边帮我们烧水一边说。作为一个已经值了20多个小时班的警察,刘方军没说一句自己的劳累,更多的却是表达着对人们理解和支持的感激。


“你们这里多少人?”“现在有派出所的4人、交警8人、交管局2人、农林局2人、卫生防疫站3人。白天会增加到30多个人。”刘方军对情况很熟悉。


刘方军指着身旁一位身材高大的大姐:“这是卫生防疫站的张利君大姐,她从大年三十到现在天天守在这里。今天叫她回去休息,这不,又来了。”“娃娃们太小,我不放心。”张大姐说。她说的娃娃们就是刚才给我们检查体温的小姑娘。


从值班室向外望,两个小姑娘正搓着手跺着脚站在自己的岗位上。此时是夜里的四点,户外的温度已经到零度以下,路上一辆车都没有,两个小姑娘笑眯眯地聊着什么,一会儿,两人又做起了广播操。旁边农林局的大叔哈哈笑着说:“年轻人就是有劲。”


深夜的长安,家家户户都没有了亮光。只有这里闪烁着的各种灯光,陪伴那些守着这座城市的面庞。


运送 安稳


卯 2月4日 05∶29 西安欣桥农产品物流中心


2月4日,卯时,西安欣桥农产品物流中心。


4∶45,我们到达位于西安市西三环和昆明路交会处的西安欣桥农产品物流中心。这里是西安市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之一。此时,这里已经开始忙碌,七八辆大卡车在门口排着队。特殊时期,卡车和司机也要经过严格的检查才能进场。


蔬菜大厅里,一半的摊位已经开始忙碌。摞得有三四人高的土豆批发点前,很多人在挑拣分装土豆。略微发黄的灯光下,一位穿着红衣服的大姐手脚格外麻利,虽然裹着头巾戴着口罩,但是她长长的睫毛格外好看。


“现在疫情这么紧张,你们还是天天这样忙吗?”“再大的事,人还是要吃饭呀。我们不把菜发出去,大家咋吃饭。”这位叫杨碧霞的大姐说话爽利。她说每天他们的摊位都要发出6吨多土豆。


5∶40,蔬菜批发摊位,各种各样的蔬菜正在往不同颜色的货车上搬运,即将运往城市的每个角落。“我们多运些,价就不会涨,老百姓的日子就能安稳。国家有难了,我们卖菜的能做的就是这了。”一位卖大白菜的大哥说。


卯时,日始, 新的一天从这里开始。在这个冬天,也许最好的开始就是安稳。


治愈 信心


辰 2月4日 08∶53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2月4日,辰时,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8∶20,唐都医院感染病院楼下,戴着口罩、护目镜,拿着相机的人焦急地朝楼里张望。没有过多的交流,人们只是安静地整理设备调整机位。8∶40,一位穿着羽绒服的男子和医生一起出现在人群前。


医院传染科主任连建奇宣布:经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组专家评估,病人已符合出院标准。这是陕西首例治愈出院的患者。


“我真的担心过,家人也被隔离了。但是我一直给自己鼓劲,相信医生,相信医院,就一定能战胜病魔!”这位化名叫吕军的患者因为紧张声音显得有些颤抖。


8∶59,吕军拿着自己入院的东西上到一辆红白相间的负压急救车上。送行的传染科主任连建奇给他塞了件衬衣。“拿着,这是我们军人的衬衣,护你平安。”吕军和连主任碰了碰肘,这是疫情时唐都医院的新礼仪。碰肘时,也是心有光芒的温暖鼓励。


5分钟过后,陕西诸多新媒体平台公布了我省首例治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出院的消息。


今天,阳光灿烂,好消息带给更多人信心。


有序 等待


巳 2月4日 09∶59 西安地铁北大街站


2月4日,巳时,地铁北大街站。


9∶38,我们来到西安地铁1号线和2号线交会的北大街站。这里一直是西安最繁忙的站点之一。作为一个古老的城市,方正的城市格局,让这里成为城市东西和南北人群的交会点。往日这个时候还是人流高峰,然而此时只有几个人偶尔进入地铁站。


地铁站内正在进行日常的消杀工作,乘车除了需要测温还需要登记身份证。车站内一位提着一大包食品的男子正匆匆往乘车点走。被拦下询问要去哪里,这位叫郭红旗的男子说:“我包了包子,给老娘送点,然后去老娘家门口的执勤点,把包子给工作人员也送点。眼看他们几天几天守在那儿,天天吃泡面,不容易。”


地铁上,空荡荡的车厢能一下望到四五节车厢外。人们分开坐着,默不作声。我们从国际会展中心站下车,遇到一个戴着雷锋帽,帽子上还有个红五星的德国人。他说自己是陕西师范大学的留学生,放假没有回去,现在打算去吃点东西。这位英俊的德国帅哥似乎很轻松。


因为疫情,这座城市非比寻常的安静。然而一切依然有序,人们用平静等待疾病散去。


隔离 理解


午 2月4日 11∶13 西安雁塔区华城国际小区


2月4日,午时,电视塔旁华城国际小区。


11∶08 ,华城国际小区门口,物业和公安人员在对进出小区的人员进行严格检查。1月31日晚上,因为发现确诊病例,这个小区8号楼被隔离。这个常住着3000多人的小区,即使在今天这样阳光明媚的中午也几乎看不到很多人。


小区的一个小广场上,堆满了各种蔬菜,物业人员正拿着塑料袋一包包分装。花白2个、白菜1个、菜花1个、黄瓜3-4个、白萝卜3个、土豆3个、葱头3-4个、茄子3-4个、西葫芦2-3个、红萝卜5-6根,物业分发蔬菜的单子很清晰。小区物业主管凡兵说:“这是欣桥农产品物流中心早上免费送来的菜。”


早上那个挑拣土豆大姐的长睫毛突然跳到了眼前。这个城市这么大,但心可以近在咫尺。


相对于安静的小区,手机上的小区业主群却很热闹,人们表达最多的是:理解。

11∶40,昨晚还在执勤的刘方军也赶到了这个小区。这个小区在他的辖区,每天除了带班执勤,他还要去重点小区巡查。“我们以为群众会有情绪,结果大家都积极配合。”刘方军说。


隔离的是病毒但隔离不了人心。人们的自觉与努力,也许就是战胜疫情最强大的力量。



生活 继续


未 2月4日 13∶13 西安坊上人清真饭庄文景店


2月4日,未时,未央经开文景小区。


13∶02,文景小区门口穿着防护服的保安检查每一个进入小区的人。大门旁的超市开着,有人进去,也有人提着几样蔬菜出来。戴着口罩的大爷拉着小狗在遛弯。

小区内多数店铺已经关闭。街角的坊上人清真饭庄门口有一张不大的告示,上面写着对环卫工人、保安、一线民警和小区内的老弱病残住户免费提供午饭。


饭馆内,值班经理盛中华正忙着给盒饭装菜。清真饭菜特有的大块牛肉拌着土豆胡萝卜把饭盒塞得满满当当。“刚刚给值班警察送了一次,这是给小区里需要的人的,都免费。”盛中华说着话,手并没有停。


生活每天都要继续。在这场与疫情的战斗中,有无数平凡的人选择了付出,他们不是英雄但也从未苟且。


发布 真实


申 2月4日 15∶03 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厅


2月4日,申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现场。


15∶00,疫情发生后的陕西第六场新闻发布会准时开始。主持人单红和陕西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疾病防控专家组组长刘峰,以及陕西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言人张育奎等几个人上台了。


刘峰宣布,截至2月4日10时,陕西新增14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对这样的消息,媒体显得异常平静。大家知道人数在一定时间内还会增加,媒体更关心的是政府的方案。


粮食和物资储备充足价格平稳、医疗废物处理有序、野生动物开始严格监管……新闻发言人透露着城市平稳运转的信息。


是的,对于一个城市再没有什么比诚实更可贵。用良心守护的真实,才能让城市中的人们彼此信任走过最难的路。


喇叭 信任


酉 2月4日 17∶32 西安市鄠邑区五竹街道南庆叙村


2月4日,酉时,鄠邑区五竹街道南庆叙村。


17∶05 ,村上的大喇叭声在村外就能听见。麦地已经绿油油的充满生机。村口的警戒线内,一个穿着夹克戴着口罩的男子远远就向我们摆手。说明来意后,他们给我们认真测量体温,又上下洒了一通酒精才肯放我们进村。村上党支部门口的通告很长,要求很细,时间落款是1月23日。


途中碰到两个老奶奶在地里挖野菜。老奶奶一个姓关,叫关桂兰,已经78岁了,她说过年闺女没回来有点想。她也说,这是国家的要求,不回来对着呢。当我们说起大喇叭,另一个姓袁的奶奶接话道:“村主任都喊话了,我们都听懂了。再大的事,只要有共产党在,没麻达。”


相信共产党,在大灾大难前中国人有了这信任,就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


空旷 爱情


戌 2月4日 19∶19 西安钟鼓楼广场


2月4日,戌时,钟楼。


19∶05 ,钟鼓楼广场上的麦当劳店只有外卖窗口开着。这里是西安的中心,曾经繁华的街道上,此时一眼望去只有四五个匆匆行走的人。一辆205路汽车停站后,上去1个人,此后再没有任何公交车停站。


我们是麦当劳外卖窗口为数不多的顾客。一人一个巨无霸汉堡,配一杯咖啡,大家站在街头,冷清的样子,每个人都无语。钟鼓楼的灯光依旧迷人,灯光下警察的反光制服显得很突出。


一个快递小哥突然“滑”到我们面前,“咋还不回家,你们再不回家,我们更没单了。”操着江苏口音的小哥显然爱开玩笑。但是他笑脸下的事实是今天只接了7单。“来给我照张相。”小哥坐在电摩上举起胜利的手势。“我不怕,中国人也不会怕。”这个叫杨军的小哥似乎在给自己打气,也似乎在给全世界打气。


拍照片的瞬间,一对恋人牵着手走来,在外卖窗口外等餐,他们相拥在一起。那画面,真美。


时间 生命


亥 2月4日 22∶03 西安市西华门报话大楼


2月4日,亥时,西华门报话大楼。


21∶03,我们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折返回城。在我们的最后一个报道时辰,我们计划将版面和文字留给新生命。然而通过与院方再三讨论论证,此时母婴的安全更重要,我们的离开是对他们的保护。


我们已经跑了将近23个小时,此时又一次经南门进入西安老城区。城墙上为新年准备的彩灯已经完全灭了,今年的灯再不会等到看它的人们。


我们的车缓缓地向北开去,长安并不因为疫情减少丝毫的美丽。走到西华门报话大楼,一位路边的环卫工让我们停住脚步。空荡荡的街道上,他瘦瘦的身体拉出很长的背影,扫帚划过马路的声音非常清晰。在这近乎无人的街道,这位叫陈钰琪的环卫工乐得和我们聊天,他说自己和媳妇现在都在岗上,媳妇就在钟楼那里。“这次是传染病,更要打扫好卫生。好多人见我们辛苦给我们送饭送水,我真的感动。其实我们也没做啥,就是尽本职了。”


当我们把镜头对准他时,他说:“你们别拍我,不如拍拍这大钟表。我每天在这里扫地,听着它放《东方红》,我心里就觉得踏实。”


21∶59,报话大楼的大钟表准时响起了《东方红》的声音。无人机飞到它面前记录下了这一刻。是的,时间无形却有决定命运的力量,钟声,一定会唤起又一个黎明。


23∶45,刚刚到家的我们接到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的短信。一个男婴在这一天的最后10分钟诞生了,这一天立春。


生命就是生机,春暖就会花开

毕竟,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来源:陕西日报

文字:沙莎

图片:杨小兵 赵晨

视频:文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